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抱团养老老人捐楼助力乡村养老事业”

暂无作者 40 2025-03-31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1997年,72岁的浦逸敏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们决定通过“众筹”的方式购买一栋楼,用于抱团养老。这栋楼位于葛隆村132号,共有200多平方米,三上三下六间房,被命名为“慈舟养老院”。

这些老人们以“你十块、我五块”的方式筹集资金,最终在1999年成功买下了这栋楼。在接下来的15年里,最多时有20多位老人在这里居住,他们互相照顾,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们的年纪逐渐增大,一些老人相继离世,最终这栋楼变得空关。

2020年,浦逸敏和她的老伙伴们决定将这栋楼捐赠给葛隆村,希望它能为村里的老人继续服务。捐赠仪式上,葛隆村接受了这栋楼的捐赠,并承诺将其改造成老年活动室,为村里的老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老人们互助友爱的精神,也体现了他们对社区和后代的关怀。希望这个故事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感动。你知道吗?在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有一群特别酷的老人,他们竟然众筹买下一栋楼,抱团养老了整整15年,最后还把楼捐给了村里!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那就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

众筹买楼,抱团养老的梦想成真

故事得从21年前说起。那时候,72岁的浦逸敏,一个退休医生,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一起,众筹买栋楼,抱团养老。这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浦逸敏和她的老伙伴们看中了葛隆村132号的一栋闲置楼,这栋楼原本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旧址。经过一番协商,他们以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栋楼,并给它取了一个温馨的名字——“慈舟养老院”。

慈舟养老院:老人们的温馨家园

买下楼后,老人们开始动手装修,重建了厨房和卫生间,还特意在二楼挑了一个阳台。就这样,一个没有院长的“养老院”诞生了。在这里,老人们互相照顾,共同生活,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慈舟养老院”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家的温馨。屋内设施齐全,门外就有清甜可口的井水,老人们每天一起聊天、做点心,生活得自在悠然。最热闹的时候,这里住着20多位老人,他们彼此关心,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日子。

岁月流转,捐楼的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人因为各种原因搬进了养老院,有的则回到了家中。从2017年开始,“慈舟养老院”逐渐沉寂下来。直到有一天,浦逸敏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捐楼!

“楼呢,空关着,越来越旧;我呢,一天比一天老。这件事不能拖了,我们想把这栋楼捐给村里,让它继续为外冈、为葛隆服务。”浦逸敏说。

这个决定得到了所有老人的支持。他们纷纷表示,虽然自己已经年迈,但希望这栋楼能继续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帮助。

捐楼背后的故事

其实,浦逸敏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有一个原因。她长年保持吃素的习惯,因此结识了一群食素的好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腿脚不便,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加上和子女的饮食习惯不同,在家吃饭总是要开小灶,很不方便。

“年纪大了,家里人也不让我干活,在家没什么事可做,我就想把年纪大的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办个养老院。”浦逸敏说。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他们众筹买楼,装修,共同生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如今,虽然老人们已经年迈,但他们依然希望这栋楼能继续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帮助。

慈舟养老院的未来

如今,“慈舟养老院”已经捐给了村里。虽然老人们已经离开了这里,但他们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这栋楼将继续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帮助,成为他们温馨的家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爱,就能创造奇迹。这群酷酷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抱团养老”。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上一篇:网红八卦象棋,线上线下推广象棋文化新风尚”
下一篇:明晰菜一键重装编造下载明晰菜一键重装编造 V701019 官方版下载及:轻松办理电脑题目及官方版(◈滨江·天目山晓城售楼处电话_@网站_滨江·天目山晓城迎接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