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的平台
6 2025-04-2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包括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两部分,以下是详细介绍:
社会科学版
1. 创刊历史:
前身为洛阳工学院《高教研究》,创刊于1983年,季刊。
1996年改名为《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年,洛阳工学院与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2003年更名为《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 出版信息: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56/C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910
刊物类型:双月刊
页数:112页
出版地: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
3. 栏目设置:
河洛文化
史学新探
思想发现
艺文丛谈
法坛论衡
经管索微
教育发展。
4.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
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
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
自然科学版
1. 创刊历史:
前身为《洛阳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64年,1980年复刊,198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2年河南科技大学成立后,2003年更名为《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 出版信息: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62/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6871
刊物类型:双月刊
页数:112页
出版地: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
3. 栏目设置:
农业工程
金属学
金属工艺
机械与仪表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信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交通运输
建筑科学。
4.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中英文关键词标引准确、全面。
通讯作者应由全体署名作者在投稿前自行确定。
稿件文字、标点、年代、数字等书写方式均以国家有关规定为准。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与国家标准GB/1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保持一致。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你知道吗?在河南省洛阳市,有一本期刊,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学术的海洋中熠熠生辉。它就是——《河南科技大学学报》。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看看它究竟有何魅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64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它见证了河南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洛阳农机学院学报》、《洛阳工学院学报》,到如今的《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它始终秉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学术交流搭建起一座桥梁。
作为一本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还远播海外,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翻开这本期刊,你不仅能看到国内顶尖学者的研究成果,还能了解到国际前沿的科技动态。它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包括材料、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动力、车辆、交通运输、农机、建筑、化学化工、数学、力学、物理、农业与生物科学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拥有一支专业的编辑团队,他们严谨的审稿制度,保证了期刊的质量。从收到稿件到发表,每一步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篇论文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此外,学报还特别注重原创性,对有原创性并源于国家级科研课题的论文将优先发表。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在学术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设有多个栏目,如《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能源与动力工程》、《电信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等,涵盖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分支。这些栏目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需求,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还设有《河洛文化》这一特色栏目,旨在挖掘和传承河洛文化,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国内,还远播海外。它被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知网、维普、万方等多个数据库收录,为全球学者提供了便捷的学术资源。
这些数据库的收录,使得《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的论文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为学术交流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学者,用自己的方式,为学术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它不仅记录了河南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让我们一起期待,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未来能够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